牙周病不可小觑:牙齿松动的隐形,早发现早治疗
你是否经常刷牙出血?牙龈红肿、口气重?千万别以为这只是“上火”。这些看似小问题的背后,可能藏着牙周病的隐患。牙周病被称为“牙齿沉默的”,早期不痛不痒,但一旦发展到中晚期,可能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健康问题。
牙周病到底是什么?
简单来说,牙周病是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。它从牙龈开始,逐渐侵袭牙槽骨和牙周韧带。很多人误以为牙周病只是“牙龈发炎”,其实它远比想象的。如果不及时干预,炎症会像蛀虫一样慢慢“吃掉”支撑牙齿的骨头,终让你的牙齿失去依靠。
临床上,牙周病分为两个阶段:牙龈炎和牙周炎。牙龈炎是可逆的,通过清洁和日常护理就能;但发展到牙周炎时,已经造成骨质,需要更复杂的治疗。数据显示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病患病率高达80%,可真正去就医的人却少之又少。
这些信号提醒你该看牙医了
牙周病狡猾的地方在于它的“温柔攻势”。早期症状轻微,很容易被忽视。如果你发现以下情况,建议尽快预约牙科检查:
1. 刷牙或吃硬物时牙龈出血 2. 牙龈颜色变深红,质地松软 3. 持续性口臭,漱口也难以消除 4. 牙齿看起来变长(其实是牙龈萎缩) 5. 牙齿松动或移位
尤其要注意的是,吸烟者更容易患上牙周病。尼古丁会掩盖牙龈出血的症状,等发现问题时往往已到中晚期。糖尿病患者、孕妇和更年期女性也属于高发人群,需要格外关注口腔健康。
治疗牙周病,关键在“早”
牙周病的治疗与发现时机密切相关。早期治疗相对简单,主要是超声波洁治(俗称“洗牙”)配合龈下刮治。医生会使用器械清除牙龈缘上和牙龈下的菌斑、牙石,让发炎的牙龈有机会愈合。
对于中重度牙周炎,可能需要更深入的治疗:
• 牙周翻瓣手术:翻开牙龈清洁根面 • 骨移植:用人工或自体骨粉修复被的牙槽骨 • 引导组织再生术:使用特殊膜材料帮助组织再生
治疗后并非一劳永逸,严格的维护期关重要。通常需要每3-6个月复查一次,配合家庭护理,才能长期保持治疗。
预防胜于治疗:日常护理小贴士
预防牙周病,日常护理比治疗更重要。记住这几点:
1. 使用巴氏刷牙法:牙刷斜45度朝向牙龈,小幅度震颤 2. 每天少使用一次牙线或冲牙器 3. 选择小头软毛牙刷,每3个月更换 4. 戒烟限酒,控制血糖(糖尿病患者) 5. 每年1-2次洁牙
特别提醒:市面上号称“治疗牙周病”的牙膏或漱口水,多只能辅助缓解症状,不能替代治疗。发现问题还是应该及时就医。
关于牙周病的常见误解
误解一:“洗牙会让牙缝变大” :洗牙后感觉牙缝变大,其实是清除了原本填满牙缝的牙结石。这些结石本就是不该存在的。
误解二:“老年人牙齿松动是正常的” :牙齿松动任何时候都不正常。只要维护得当,七八十岁依然可以拥有一口好牙。
误解三:“治疗一次就能” :牙周病是慢性病,需要终身维护。就像高血压需要持续用药一样。
牙周健康是全身健康的一面镜子。研究表明,牙周炎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并发症甚早产的风险。保护好牙齿,就是在为全身健康投资。
如果你已经很久没有做过口腔检查,不妨把这当作一个提醒。花半小时检查,可能为你省下未来拔牙、种牙的大笔费用和痛苦。记住:对待牙周病,今天的忽视就是明天的后悔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