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牙要趁早!这5个信号提示你该检查牙齿了
早上喝冰豆浆突然牙根一酸,咬苹果时硌到小黑点,照镜子发现牙齿边缘泛黄……这些细节可能都在提醒你:该补牙了。许多人都以为"牙不疼就不用管",其实当蛀牙发展到疼痛阶段时,往往已经伤及牙髓,治疗成本和难度都会大幅增加。
补牙没你想的那么可怕
"钻头声一响我就发抖"——这是很多人抗拒补牙的主要原因。现在的补牙技术早已升级,正规机构会先做检查,根据龋坏程度选择处理方式。浅层蛀牙可能只需要清除腐质后填充,整个过程就像用橡皮泥修补墙面,全程基本无感。真正需要担心的不是治疗本身,而是拖延导致的小洞变大洞。
不同补牙材料怎么选?
目前主流补牙材料主要有三种:树脂、玻璃和嵌体。树脂材料颜色接近真牙,适合前牙修复;玻璃会释放氟化物防止继发龋,适合儿童乳牙;后牙咀嚼区更推荐高强度的嵌体修复。价格从几百到上千不等,医生会根据蛀牙位置、口腔环境给出建议,没必要盲目追求贵的。
补完牙的3个注意事项
刚补完牙2小时内不要进食,24小时内避免啃硬物。有些人补牙后会出现轻微敏感,一般1-2周会自行消失,如果持续疼痛要及时复查。重要的是改变清洁习惯:每天用巴氏刷牙法清洁3次,牙线清理邻面,这些措施比任何昂贵材料都能延长补牙寿命。
关于补牙的5个
1. 补牙不能一劳永逸,平均5-8年需要更换
2. 孕期激素变化易引发龋齿,孕前建议做口腔检查
3. 咖啡、红酒等深色饮料会加速补牙材料着色
4. 通常只报销基础材料费用
5. 牙齿邻接面蛀牙难自查,定期检查是关键
什么时候必须放弃补牙?
当X光片显示龋坏已达牙髓腔,或牙齿缺损超过1/3时,可能就需要做根管治疗或冠修复了。有些龋坏的牙齿就像被白蚁蛀空的房梁,强行修补反而会造成隐患。医生会通过探诊、温度测试等手段评估牙齿状态,给出适合的治疗方案。
牙齿是我们每天使用多的器官,却容易被忽视。下次发现牙齿上有黑线时,别再用"等有空再说"拖延,早处理不仅能省下后续治疗费用,更重要的是保住原生牙齿。毕竟再好的假牙,也比不上自己的真牙好用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