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口腔科:家长必须了解的5个护牙关键点
孩子的一口好牙,不仅关系到吃饭说话,更影响着未来和健康。很多家长觉得乳牙迟早要换,不需要特别关注,这其实是个误区。儿童口腔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处理,可能会影响恒牙发育,甚导致面部发育异常。今天我们就来,关于儿童口腔健康,家长该注意的那些事。
乳牙坏了不用管?小心影响恒牙生长
不少家长认为乳牙反正要换,蛀了也没关系。实际上,乳牙的健康直接影响恒牙的发育。如果乳牙蛀得太深,可能会损伤下方的恒牙胚,导致新牙长出来就带着斑点或形态异常。的乳牙蛀坏还可能引发根尖炎症,波及恒牙的生长方向,造成牙齿排列不齐。
临床中遇到过不少,孩子乳牙早失后,邻牙倾斜占据了恒牙的位置,后只能通过正畸来矫正。所以从孩子长出颗牙开始,就要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,发现蛀牙及时处理,别等小问题变成大麻烦。
3岁就该看牙医?次检查比你想的要早
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上学前看牙就行,其实美国儿科学会建议,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就该做口腔检查,晚不要超过1岁。早期检查能帮助医生评估孩子的牙齿发育状况,指导家长正确清洁方法,还能及早发现唇系带过短等可能影响喂奶或发音的问题。
学龄前儿童建议每3-6个月检查一次,这个阶段是乳牙龋高发期。通过涂氟、窝沟封闭等预防措施,能有效降低60%以上的蛀牙风险。别等孩子喊牙疼才看医生,定期检查才是真正的省心之道。
刷牙流血=上火?可能是牙龈炎的信号
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刷牙出血,就以为是"上火",喝点凉茶就好。实际上,儿童牙龈出血大多是因为牙菌斑堆积引发的牙龈炎。乳牙的牙釉质较薄,龋齿进展速度比快3倍,如果不好好刷牙,2-3个月就可能发展成深龋。
教孩子刷牙要掌握三个要点:选用小头软毛牙刷,每天早晚各刷一次,每次不少于2分钟。6岁以下建议家长辅助刷牙,特别是后牙的咬合面容易残留食物。如果发现牙龈持续红肿出血,别急着"去火",该去口腔科做个检查。
牙不齐等换完牙再整?有些问题越早干预越好
地包天、龅牙等问题,佳干预期往往在替牙期(6-12岁)。比如前牙反颌(地包天),如果在4-5岁进行矫正,通常2-3个月就能。等换完牙再做,可能就需要正颌手术配合正畸治疗了。
现在有专门针对儿童的早期矫治器,像翼矫治器、MRC功能矫治器等,利用生长发育潜力引导颌骨正常发育。建议7岁时做一次正畸筛查,医生会评估是否需要早期干预,避免错过黄金矫正期。
吃糖一定会蛀牙?关键看怎么吃
完全禁止孩子吃糖不现实,重点是要科学吃糖。研究表明,吃糖频率比吃糖总量更影响蛀牙几率。如果孩子连续吃10颗糖,然后认真刷牙,比每隔1小时吃1颗糖的危害小得多。黏性糖果(如奶糖、橡皮糖)比巧克力更容易残留在牙面上,风险更高。
建议把甜食集中在正餐后吃,吃完及时漱口。平时可以备些奶酪、坚果当零食,这些食物不仅能中和口腔酸性,还富含牙齿发育所需的钙和磷。特别注意别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,夜间唾液分泌减少,奶液中的乳糖会整夜腐蚀牙齿。
儿童口腔健康需要家长、孩子和医生三方配合。记住三个关键时间点:1岁前做口腔检查,3岁前完成乳牙列建立,6岁时进行正畸筛查。做好日常清洁,抓住干预时机,才能让孩子拥有一口健康美观的牙齿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