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腔预防保健:每天5分钟,轻松远离牙齿问题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有些人到了六七十岁还能吃硬花生,而有些人三十出头就开始为牙疼发愁?其实,牙齿的健康与否,程度上取决于日常的口腔预防保健。今天,我们就来那些简单却常被忽视的口腔护理方法。
刷牙不是越用力越干净
很多人以为刷牙越用力越干净,结果把牙龈刷出了"V"形缺口。正确的刷牙方法是:牙刷毛与牙龈呈45度角,轻轻颤动清洁牙龈沟,然后向下或向上拂刷牙面。千万别用"锯木头"的方式横着刷,那是在慢性毁牙。建议每天刷牙两次,每次不少于2分钟,记得舌头也要轻轻刷一刷。
牙线比牙签靠谱一百倍
牙签用多了会让牙缝变大,而牙线才是真正能清洁牙缝的好帮手。很多人觉得用牙线麻烦,其实熟练后每次只需1分钟。记住要"C"形包绕牙齿侧面上下滑动,不要硬往下压伤到牙龈。如果牙线使用时有明显出血,可能是牙龈炎的信号,这种情况要坚持使用1-2周,出血会逐渐改善。
漱口水不能代替刷牙
现在市面上的漱口水花样百出,但再好的漱口水也只是辅助清洁。有些人图省事,吃完饭只用漱口水,这是大错特错。食物残渣仍然会粘附在牙齿表面,长期如此容易形成牙结石。建议可以选择含氟漱口水,在刷牙后使用,但12岁以下儿童和孕妇要慎用。
定期洗牙不是浪费钱
"我天天刷牙很认真,为什么还要洗牙?"这是很多人的疑问。实际上,再好的牙刷也清理不掉已经形成的牙结石。建议每6-12个月做一次洁牙,不仅能清除牙结石,还能及时发现早期的牙齿问题。洗牙时轻微的酸胀和出血都是正常现象,不必过度紧张。
这些习惯正在悄悄伤害你的牙齿
用牙齿开瓶盖、咬冰块的豪迈动作,可能正在让你的牙齿出现微裂纹;长期单侧咀嚼会导致脸型不对称;爱喝碳酸饮料又不及时漱口,牙齿表面的矿物质会被慢慢溶解。改掉这些小习惯,就是在为牙齿做长远投资。
不同年龄段的口腔护理重点
儿童期要注意窝沟封闭和防龋;青少年时期要关注牙齿排列和智齿生长;中年人要注意牙周健康;老年人则需关注牙齿松动和缺失问题。特别是怀孕期间的女性,体内激素变化容易引发牙龈问题,更要加强口腔护理。
牙齿也是会"饿"的
适当摄入富含钙、磷的食物如牛奶、奶酪、鱼类,能帮助牙齿再矿化。而黏性大的糖果、饼干容易附着在牙齿上,要尽量少吃。吃完酸性食物后不要立即刷牙,可以先漱口等待30分钟,避免损伤被酸软化的牙釉质。
从今天开始改变
保护好牙齿不需要花大价钱,关键是要养成好习惯。记住:正确的刷牙方法+每天使用牙线+定期检查,这三样做到了,牙齿问题就能减少80%。现在就去检查一下你的牙刷是不是该换了(建议每3个月换一次),然后给自己定个提醒,预约下一次的牙科检查吧!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