龋齿填充有必要做吗?这份通俗指南告诉你答案
吃冰激凌突然牙疼?刷牙时发现牙齿上有黑线?这些小信号可能是龋齿在敲警钟。很多人觉得"蛀个小洞没关系",结果拖到只能拔牙。今天我们就来龋齿填充那些事——为什么越早处理越好,过程到底疼不疼,不同材料该怎么选。
牙齿上的小黑点藏着大隐患
刚开始的龋齿就像苹果上的霉斑,表面只有针尖大的黑点,内里却可能已经蛀成蜂窝状。牙医朋友常说一个真实病例:有位患者总说"等有空再去",三年后黑点变成大窟窿,终花了几千块做根管治疗。实际上如果早期做填充,几百块半小时就能解决问题。
牙齿不像皮肤能自我修复,蛀掉的部位永远不会长回来。当蛀洞突破牙釉质到达牙本质,吃酸甜冷热就会酸痛;再发展到牙髓腔,晚上能疼得睡不着。这时候就不是简单填充能解决的了,可能面临杀神经、做牙冠。
填充过程实录:真的不可怕
很多人对牙科椅的恐惧来自童年阴影。现在正规机构全程采用技术:先给牙龈涂表面麻醉膏,打麻药时用极细针头,注射速度控制得像滴水一样慢。有位刚做完填充的上班族说:"还没我开会时被老板骂痛苦。"
去腐环节早已告别"电钻惊魂",用的是的喷砂去腐或激光设备。填充时就像用树脂材料捏橡皮泥,分层固化后打磨抛光,后的要和原牙严丝合缝。整个过程快的话20分钟,复杂情况也就40分钟左右。
三种常用填充材料对比
1. 玻璃:适合儿童乳牙,能缓慢释放氟化物防蛀,但强度像粉笔,通常只能撑3-5年 2. 复合树脂:前牙,颜色能调成和真牙一致,不过咖啡党要注意容易染色 3. 嵌体/高嵌体:后牙大面积缺损推荐,用陶瓷或金属定制,比普通填充耐用5-8倍
别被"进口""纳米"等营销词迷惑。医院的材料成本价其实相差不大,关键是医生的堆塑技术——就像同样的颜料,画师和普通人画出来天差地别。
填充后这样护理才长久
刚补完牙2小时内别吃东西,24小时内避免啃硬物。有个常见误区:认为补过的牙永远不会再蛀。其实填充体边缘仍是薄弱环节,建议每半年用牙线检查是否有食物嵌塞。
见过可惜的是有人花大钱做了全瓷嵌体,结果天天用补过的牙开啤酒瓶盖,半年就崩裂了。记住:补牙不是一劳永逸,每天认真刷牙+定期洗牙才是道。
这些情况建议尽快就诊
· 喝冷水时某颗牙特别敏感 · 照镜子发现牙齿沟壑变黑 · 总在同一位置塞牙 · 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斑块
现在很多机构有显微填充技术,能保留更多健康牙体。就像衣服破了个洞,小洞打个补丁比大洞换整块布更划算。你的牙齿值得更温柔的对待——毕竟它们要陪你吃几十年的火锅呢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