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套怎么选?这份正畸指南帮你避开90%的误区
近诊所里总有人问:“医生,我这口牙到底该选哪种牙套?”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。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牙套那些事,看完你就明白怎么选了。
先看看你的牙齿需要“装修”到什么程度
就像装修房子分简装,矫正牙齿也分不同难度。轻微牙缝大的人,可能半年就能收工;要是遇到龅牙或地包天,没两年根本拿不下来。建议先拍个牙片,让医生给你个“装修报价单”,心里才有底。
现在主流的牙套就这四种
1. 金属牙套:就是大家说的“钢牙”,结实耐用还便宜,适合预算有限的学生党。不过戴着确实显眼,介意形象的上班族可能得考虑下。
2. 陶瓷牙套:托槽是牙齿色的,三米外基本看不出来。价格比金属的贵三分之一,但要注意喝咖啡容易染色。
3. 隐形牙套:透明塑料膜,随时能摘下来。适合要见客户的职场人,不过自律性差的慎选——不好好戴就白花钱。
4. 舌侧牙套:装在牙齿背面,完全隐形。技术难度大,价格贵,不是所有诊所都能做。
别被这些误区坑了
误区一:“隐形牙套力度小差”
现在隐形矫正技术已经很成熟,多数都能做。但复杂病例确实可能更适合传统牙套。
误区二:“小孩才能矫正”
50岁来矫正的患者我们都见过,只要牙周健康,年龄根本不是问题。
误区三:“矫正完会变松”
正规操作下,牙齿到新位置会重新长稳。但不好好戴保持器就另当别论了。
戴牙套要注意的日常细节
吃东西方面:钢牙姐妹要跟年糕、口香糖说再见,托槽掉了重粘挺麻烦。隐形牙套虽然方便,但记得摘下来吃东西,不然染色还容易蛀牙。
口腔清洁:备个冲牙器很有必要,特别是戴金属牙套的,食物残渣特别爱卡在钢圈里。
复查周期:金属的一个月一次,隐形的两三个月一次。异地工作的话要提前考虑这个问题。
关于价格的大实话
一线城市金属牙套1.5万起,隐形矫正3-5万很正常。别光看报价,要问清是否包含拔牙、保持器等附加项目。遇到“9999”的,建议绕道走——正畸不是买衣服,技术不过关可能越整越糟。
写给犹豫不决的你
很多人纠结三五年还没行动,其实牙齿问题就像漏水的水管——越拖修起来越麻烦。我见过太多患者后悔没早点矫正。如果决定了就踏出步:先做个检查,了解清楚自己的情况再说。毕竟花出去的是钱,留在脸上的是,这笔账得算明白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