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牙前必看:医生告诉你哪些情况需要拔牙
“医生,我这颗牙非拔不可吗?”这是口腔科常听到的问题之一。拔牙作为常见的口腔治疗手段,很多人对它既熟悉又陌生。今天我们就从角度,到底哪些牙齿需要拔除,以及拔牙前后的注意事项。
什么样的牙齿需要拔除?
类是龋坏的牙齿。当牙齿蛀到连根管治疗都无法修复时,保留反而可能引发感染。第二类是阻生智齿,尤其是横着长或顶着邻牙的,容易导致牙龈发炎甚邻牙松动。第三类是牙周病晚期松动的牙齿,失去咀嚼功能且可能影响其他牙齿健康。此外,正畸需要、多生牙或外伤断裂的牙齿也可能需要拔除。
但要注意,能保留的牙齿尽量不拔!比如只是轻微龋坏的牙齿,通过补牙或嵌体就能修复;松动牙通过牙周治疗也可能稳固。医生会综合评估牙齿功能、位置和患者全身状况给出建议。
拔牙前要做哪些准备?
首先需要拍摄口腔X光片或CT,看清牙根形态和周围组织情况。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,可能需要调整用药。女性建议避开生理期。当天别空腹,但避免吃太油腻。穿宽松衣服,别化妆,方便医生观察面色。
特别提醒:有长期服用抗凝药物(如阿司匹林)或免疫系统疾病者,一定要提前与医生沟通!临时停药或调整方案可能很关键。
拔牙过程其实没那么可怕
现代口腔技术早已告别“榔头钳子”的时代。局部麻醉下,大部分普通拔牙只需3-5分钟。复杂牙可能用到微创器械分割牙根,但全程基本感。感到紧张可以提前和医生沟通,某些机构舒适化治疗选项。
真正需要勇气的是打麻药时的轻微刺痛,就像被橡皮筋弹了一下。之后嘴唇舌头会有肿胀感,这是正常现象。如果过程中真有不适,举手示意即可,医生会立刻处理。
拔牙后护理决定速度
止血棉球咬紧40分钟即可吐出,太久反而容易感染。24小时内别漱口、别吸吮伤口,避免“干槽症”。可以冰敷面部减轻肿胀。饮食从温凉流食开始,第二天就能尝试软烂食物。
约5-7天伤口初步愈合,但完全需要1-3个月。如果出现剧烈疼痛、出血不止或发热,要立即复诊。少数人两三天后会出现淤青,一般会自行消退。
这些传言不要信
“拔智齿能瘦脸?”其实脸型由骨骼决定,除非本身智齿异常膨大。“拔牙伤脑?”牙根和大脑还隔着厚厚的颌骨呢。“上午拔牙出血少?”只要凝血功能正常,任何时段都可以。
后强调: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很重要!消毒不规范可能导致感染,操作不当可能伤及神经。医生会评估你的全身状况,比如是否有心脏病史等,制定个性化方案。
拔牙虽是小手术,但事关口腔健康。如果还有疑问,不妨带着牙片找医生面诊。记住,该拔的牙别拖延,能留的牙别轻弃,科学治疗才是关键。


